粉壳蛋鸡怎么养?如何提高粉壳蛋鸡养殖效益?


概述:粉壳蛋鸡是一个很好的蛋鸡品种,虽然养殖起来并不难,但也要掌握一定的相应技术。这样才能更好的养好鸡,保证蛋鸡在产蛋期能够稳定高产。此外,在养殖的同时,还可以采用一些提高粉壳蛋鸡养殖效益的措施,以使效益更大化。

粉壳蛋鸡怎么养?
粉壳蛋鸡的饲养,要了解科学实施饲养的管理措施,以避免陷入饲养误区。

养殖户新引进的鸡种,要了解以前的饲养及发育情况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准确的起点,正确制订此期的饲养管理计划,可较直观反映出饲养目标及实际生产情况。后备鸡在18周龄前后需转群。

1、首先要制订正确的鸡群周转计划,准备好接纳后备鸡的种鸡舍。

2、因其自身的生理变化,故存在着不稳定性,而转群时易诱发严重的应激反应,在转群前应使用抗生素、多维等抗应激药物。

3、鸡群上笼时可称重,再次按体重分大、中、小三群,分段装笼,分别饲养。

4、做好体重的控制。在开产前因体成熟、生殖系统的发育和为繁殖期预储部分营养的需要,体增重幅度变大,常在110克/只/周(因品种而异)。如中前期的后备鸡限饲效果较好,体重处于标准下限,均匀度达85%以上,到20周龄时体重控制应趋于上限,则生产性能较好,可超过育种公司提供的某项生产指标;如开产后,各周产蛋率均可超3%―6%。因营养储备的需要,适当的脂肪积累固然重要,但因其积累能力极强,易致过肥,需要很好地把握这一“稍重”尺度,相当协调地控制体增重。此时鸡群在体重上存在的个体差异,如是因其自身骨架大小的关系,则不能一味地抑制超重鸡的增长幅度,也不能像催肥肉鸡一样地过速提高过轻鸡的生长速度,应遵从其自身发育的需要控制体重。产蛋期体增重缓慢,并要保证其体重不减轻,这对于高峰期尤为重要。

粉壳蛋鸡体重对日后的产蛋量有直接影响,此期应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,适当增加糠麸类和青绿饲料量,青饲料可选择种植菊聚草、禾荬草等高产牧草品种,减少精料的喂量。在限饲过程中,要求饲槽数量充足,撒料速度快,保证每只鸡吃好,同时定期进行称重,要求90日龄达750g,120日龄达900g,150日龄达1100g,180日龄达1250g,每2周抽查10%,如果体重平均低于标准值,应加大喂量或饲喂次数,反之减少饲喂次数。

5、养殖户为稳定粉壳蛋鸡的产蛋量,必须加强疾病综合防治。建议使用1~2个疗程的抗生素,净化肠道、呼吸道,防止疾病传播。同时加强营养,产蛋率达1%时,要及时使用高峰产蛋料,确保鸡群健康。其次,建议合理饲喂保健剂,如加酶益生素、飞尔达-2000、溢康素、鲜尔康、双歧维他、EM、速补14等,增强鸡体抵抗力。最后,光照稳定在16小时以上,并适时免疫。


如何提高粉壳蛋鸡养殖效益?

1、缓解应激反应,提升产蛋高峰:粉壳蛋鸡胆子小、神经质,极易烦躁和炸群,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易产生较大应激反应,导致产蛋率波动大,因此在饲料中需要特别添加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以及色氨酸等具有安定、镇静作用的营养性添加剂,缓解环境应激,稳定高峰产蛋率、延长产蛋高峰维持时间。

2、修复生殖系统,改善蛋壳颜色:粉壳蛋鸡产蛋率逐步提升的同时,如果饲料营养物质补充不及时,必然造成生殖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导致输卵管和蛋壳腺分泌功能下降,因此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、维生素K以及酵母硒、有机锌等营养物质,修复生殖系统上皮细胞,改善蛋壳腺分泌功能、增强产蛋后肌肉恢复功能,这样才能改善蛋壳颜色、减少血印蛋的数量以及脱肛导致的死亡。

3、激活免疫系统,增强抗病能力:小型粉壳蛋鸡本应具有土鸡抗病力强、死淘率低等遗传潜力,但是目前养殖状况下死淘率依然较高,因此需添加芽孢杆菌、乳酸菌、酵母等复合微生态制剂以及藤茶黄酮等保健型功能性添加剂,调节肠道菌群平衡,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细胞增殖,提高蛋鸡整体抗病力,减少疾病发生或缩短发病后的治愈周期,减少药费支出。

4、助力消化系统,提高饲料利用率:有的粉壳蛋鸡因其采食量较少,因此在补充营养物质的同时,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利用率尤为重要,这就需要额外补充外源消化酶以及β~甘露聚糖酶、木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,帮助蛋鸡更好的消化饲料中粗蛋白、粗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,提高饲料利用率,从而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,提高有效营养的利用率,减轻肝肾排泄负担,最终使粉壳蛋鸡产蛋性能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