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鸡综合性管理措施浅析
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衡量蛋鸡饲养水平的高低在于其产蛋率。若在蛋鸡饲养过程里,因各种因素,导致其产蛋率下降,无法实现日常产蛋的平均数量及周期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率。将造成养殖场增大饲养成本,降低经济效益,从而影响蛋鸡业的发展。因此,为确保蛋鸡的产蛋率,要严格按照科学饲养蛋鸡的方法,注重综合性的管理对策与措施,避害就利,增加蛋鸡的产蛋数量,延长其产蛋高峰期,最大程度地提高蛋鸡业的整体经济效益。
1 蛋鸡产蛋量减少的原因

       一般性(生理性)

就蛋鸡自身机体而言,因有些蛋鸡品种产蛋量较少,开产时间过早,以至于产蛋高峰期偏早,而又无法保证持久性;蛋鸡产蛋率是有规律可循.通常在开产后3—4周内可进入高峰期,当这一时期结束后产蛋量才缓慢减少。直至产蛋结束止;无论蛋鸡连产日多少.在连产完后都会有个休产日,而此时有可能会出现同一休产日增多的现象。

   非一般性

受外界客观原因影响导致,从饲料、疾病、环境及其它因素里不难发现,因每日喂养蛋鸡的饲料,其营养成分有变化或质量上有问题,使得蛋鸡减少应有的采食量,甚至造成蛋鸡消化不良;而蛋鸡群被传染上减蛋综合疫病症或强毒性新城病毒,其产蛋率会被减20-40%,有时甚至50%以上。

还有一些传染性疫病,如禽流感、大肠杆菌病等:环境原因主要表现在饮水、光照、通风及气候与温差上.因其水质差或卫生不够,又或是提供水源的系统产生故障、开关没及时打开,使得供水长期不足以至于出现断水;随时变换光照进程或颜色及强度。如光照突然被停止,夜间忘记将灯关掉等;在饲养棚里,若夏季停电时问过长,机械通风设备无法使用。冬季出于保暖,长期关闭门窗等,都会使橱内滋生细菌,蛋鸡群易患上呼吸道类疾病;而冬夏两季的低、高温。又没相应的调温、降温设施。

2管理措施

       日常性的管理           入笼前筛选

应挑选体重适中、精神良好及健康强壮的蛋鸡.且体重相近应划分在一组;而在蛋鸡16周龄前需完成上笼转群。不仅为新母鸡提供充足的熟悉与顺应环境的时间,且能降低应激状况,提升产蛋率营造良好的生理环境。

        饲料与饮水
通常不建议限量饲料,除体重过轻的蛋鸡.应持续饲喂育成期饲料,让其恢复至开产前的体重。且建议饮水时在规定期内加入多维电解质或V。等抵制应激的药物。

         预混料选择

应选专用的预产期预混料,或用高峰期代替。可在调配时选用各项高营养比值的饲料。此外,每日饲料的颗粒度应在育成料及产蛋料间,通常粉碎颗粒度建议在1.5~2.5mm。

产蛋期的管理     控制温湿度、通风及光照

蛋鸡群能适应的最佳温湿度为13~24℃与60%上下.保持棚内的空气质量。由工作人员进入后闻不到鸡的粪臭味为宜。还需严格根据育成期关于光照管理的相关要求来执行,不随意变化光照的时间、亮度及颜色,甚至不可突然停止光照,且准时开关灯,由此避免蛋鸡群出现初产时脱肛或早产的情况。

保证营养

需根据蛋鸡产蛋期不同供应不同标准营养的日粮。在温度较高的环境里,需在饲料里加入适量油脂。而氨基酸的摄入直接影响蛋白质的使用率,只有维持平衡的氨基酸才能有效提升蛋白质的利用率。对于维生素的需求同生长鸡比较.脂溶性需求量是生长鸡的1.5—2.5倍。而钙、磷等矿物质则是生长鸡的3~4倍,同时还需供应其它矿物质元素。

3提高疫病防御工作

免疫接种

在预产期内需对蛋鸡群进行相关接种工作,即减蛋综合症、新城性、传染性等疫苗,对于鸡痘需2~3次接种。而在产蛋率已达7%时可进行禽流感的第二次灭活苗免疫接种。且在疫苗接种的前后3天里,建议使用些如恩诺沙星、氨苄青霉素等抗菌素,能有效减少应激。

严格消毒

需定时对蛋鸡群及鸡棚内外周边环境进行消毒.尽量增加通风量,及时清理粪便与垃圾,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。

有效运用抗茵药

在饲料与饮水里定期地加入抗生素能增加蛋鸡的免疫力,特别在产蛋前或后。持续3~5天用药,可防止霍乱、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等病的发生。